鱼化石,英文名称[ichthyolite]

  鱼化石的形成要经过三个阶段。

  ①很久很久以前(大概几亿年前),江河湖海中生活着鱼。

  ②鱼死后沉入水底,被沉积的泥沙覆盖。由于水底空气被隔绝,又有泥砂覆盖,鱼的尸体不会腐烂。

  ③经过亿万年的变动,又长期与空气隔绝,还受到高温高压的作用,尸体上覆盖的泥砂越来越厚,压力也越来越大。又过了很多很多年,鱼尸体上面和下面的泥砂变成了坚硬的沉积岩,夹在这些沉积岩中的鱼的尸体,也变成了像石头一样的东西,且十分坚硬,这就是“鱼化石”。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出版的诗集有《大堰河》(1936)、《北方》(1939)、《向太阳》(1940)、《黎明的通知》(1943)、《归来的歌》(1980)、《雪莲》(1983)等。

  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1929年在林风眠校长的鼓励下到巴黎勤工俭学,在学习绘画的同时,接触欧洲现代派诗歌。比利时诗人凡尔哈仑给他的影响最大。1932年创作第一首诗《会合》,此诗以笔名“莪伽”发表于同年七月出版的《北斗》第2卷第3、4期合刊。

  1932年5月回到上海,加人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并组织春地画社。7月,被捕入狱,在狱中翻译凡尔哈仑的诗作并创作了名篇《大堰河——我的保姆》。接着创作了《芦笛》、《巴黎》等。

  1935年10月,经保释出狱。1937年抗战爆发后到武汉,写下《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1938年初到西北地区,创作了《北方》等著名诗篇。同年到桂林,任《广西日报》副刊编辑,又与戴望舒合办诗刊《顶点》,此间较重要作品有《诗论》。

  1940年到重庆任育才学校文学系主任,不久赴延安,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工作。此时代表作有《向太阳》等。1944年获模范工作者奖状,并加人中国共产党。

  1945年10月随华北文艺工作团到张家口,后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领导工作,写有《布谷鸟》等诗。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1958年到黑龙江农垦农场劳动,1959年转到新疆石河子垦区。1979年彻底乎反后,写下《归来的歌》、《光的赞歌》等大量诗歌。

  从诗歌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建国后出版的诗集有《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海岬上》、《春天》、《归来的歌》、《彩色的诗》、《域外集》、《雪莲》、《艾青诗选》等。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凝视着一片化石

比利时后卫科杰曼伤愈复出迎战老东家

  在客厅厨柜里摆着一块十多厘米见方的褐色的石板,上面清晰地露出一条鱼的骨骼的纹印。

  艾青

  艾青

  有人问比利时后卫科杰曼伤愈复出迎战老东家:“艾老,这是鱼化石吗?”

  “是的。”

  “您的《鱼化石》就是根据它写的吧?”

  “不,不是。比利时后卫科杰曼伤愈复出迎战老东家你看,这是一条鱼的化石。我写那首诗,是根据当年在延安时林伯渠先生所存的一块很大的鱼化石写成的。但是,那上边不是一条鱼,而是六七条,不是僵死的,而是游动的,比利时后卫科杰曼伤愈复出迎战老东家你不记得我在诗中这样写的吗:

  “动作多么活泼,/精力多么旺盛,/在浪花里跳跃,/在大海里浮沉;//不幸遇到火山爆发,/也可能是地震,/你失去了自由,/被埋进了灰尘;……”

  几十年前在延安看到林伯渠先生的鱼化石,几十年后这鱼化石却启动了诗人的灵感,使诗人写下了《鱼化石》一诗,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说明了创作上的一个真理:生活积累对于创作是多么重要!看到鱼化石的当时,诗人并没有写诗,而是到了1978年,诗人遇到了契机,遇到了心灵感应,《鱼化石》一诗才应运而生了。

  生活有时是非常不公正的。1957年,诗人被无端地打成“右派”,从此便被无情地埋没二十年,不仅不能发表作品,甚至连一个正常人的生存权利都被剥夺了。诗人从社会上消逝了。到1978年,诗人复出之后,不能不对这漫长的痛苦生活作深入的思考。正是在这种深入的思考之下,诗人在鱼化石上找到了流溢之口。鱼化石的形象和诗人心中的思绪相撞击,使诗人产生了灵感。因为鱼化石的形象能极贴切地表达诗人的思绪。当然,要通过鱼化石来表达自己的思绪,要表达得生动感人,不仅要对自己内心的思绪有准确把握,还要对鱼化石的形象有准确把握,并使二者巧妙地联系起来。而诗人正是具有这种把握能力的高手。

  《鱼化石》一诗,着力在描绘鱼化石。诗人用的极朴素平易的语言,却把鱼化石的具像描绘得栩栩如生。在描绘鱼化石的同时,又使人无不感到诗人是在倾泻自己的深入思考——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生命竟被变成“鱼化石”。这种痛苦,这种灾难,怎能不令人震撼!《鱼化石》一诗的艺术魅力产生了。

  活泼的“鱼”被“火山爆发”、被“地震”埋没了,多少年后,“鳞和鳍都完整,却不能动弹;”

  “你绝对的静止,/对外界毫无反应,/看不见天和水,/听不见浪花的声音。”

  诗人是在写“鱼”,也是在写人。“鳞和鳍都完整,却不能动弹;”还有什么比这更痛苦。诗人把自己的体验和思考表达得如此深刻,是因为诗人有着痛苦的切身感受。

  著名女作家丁玲在看了这首诗后,她所说的一句话是对的:“这是写艾青自己嘛!”不错,这首诗正是诗人自己的写照,正是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感叹。

  但不仅仅是如此。诗人也是对许许多多与自己命运相同的人们的心绪的倾泻,表达了许许多多人的痛苦的切身感受。是对一种不公正的社会现象的控诉。正像诗人自己所说:“这些年变成化石的人太多了。”这就清楚地说明,诗人在写这首诗时,就不是只想着个人的哀怨、个人的命运,而是想着许许多多人的。因而,这首诗的含意就具有了很强的典型意义和概括力,同时,也就能引起许多人的共鸣。即使没有经受过这种变“化石”的苦难的人们,对诗中的含意也能完全理解,因为变“化石”的现象是比较普遍的,渐接地或直接地,谁又没有或深或浅的感受呢?

  这里还要指出的是,诗人写《鱼化石》,并不是消极的,而是希望这变人为“化石”的现象再也不要出现了,甚至诗人在诗中明确地指出:

  “凝视着一片化石,/傻瓜也得到教训:/离开了运动,/就没有生命。//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当死亡没有来临,/把能量发挥干净。”

  诗人直率地提醒人们,要接受教训,这是许多人以生命作代价换来的教训,这教训太深刻了。同时,诗人也表达出了自己博大的胸怀,甚至可以说是战士的一种胸怀。那就是强烈的献身精神。诗人在诗中这样直抒胸臆,和前面提醒人们要接受教训一样,具有警策作用。联系前面对鱼化石的刻画和描写,就使人感到诗人的提醒更强有力了。

  艾青的《鱼化石》是一首哲理诗。艾青从鱼化石中获得了从亲历的特殊体验中所总结的惨痛的人生教训,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并且通过象征手法,用鲜明生动的意象、朴素平凡的语言,道出了最普通、最基本的人生哲理。

  全诗共七节,在诗意上可分四层。第一层(第1节)写鱼的生命之舞,第二层(2节)写鱼生命毁灭的悲剧。第三层(3、4、5节)写鱼化石的形态。第四层(6、7节)写诗人从鱼化石获得的领悟并提示的人生的哲理。

  艾青诗歌在艺术上的一个显著特色,是善于把象征性的抒情同哲理性的思辩结合起来,抒发对生活对生命对人生的真知灼见。具体到本诗则是用哲理性的诗句统领全篇,使象征性更加明朗;同时又用富于启示性和暗示性的生动意象和鲜明形象,拓展读者的思维空间,引导人们探索生命的意义、人生的真谛。这样既避免了象征、暗示的晦涩,又不致说理枯燥,从而达到平易与深邃、象征与哲理的有机融合。首先诗歌描绘了象征物鱼化石的鲜明形象。它曾经是一个动作活泼、精力旺盛,在大海里自由自在跳跃、浮沉的生命存在,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灾难——火山爆发或地震,把它埋进灰尘,变成了生物化石。多少年以后,它重见天日。此时,尽管作为物质生灵形体是完整的,它“栩栩如生”,“鳞和鳍都完整”,“却不能动弹”,连一丝叹息也没有,有的只是沉默,它的生命已宣告终结。至此“火山”、“地震”、“鱼化石”的暗示性、象征性已十分鲜明。在“文革”时代许多人包括诗人在内不是都有过类似的梦魇般的遭遇吗?但诗人并未仅仅停留在对历史的苦涩咀嚼上,而是在历史的教训中揭示出启迪现实,昭示未来的客观真理——“离开了运动,/就没有生命”,抒发了“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即使死亡,/能量也要发挥干净”的胸襟。总之,本诗以“其力大,其思雄”,被誉为“少有的佳作”。

  卞之琳《鱼化石》

  鱼化石

  我要有你的怀抱的形状,

  我往往溶于水的线条。

  你真象镜子一样的爱我呢,

  你我都远了乃有了鱼化石。

  卞之琳(1910.12.8-2000.12.2),生于江苏海门汤门镇,祖籍江苏溧水,曾用笔名季陵,诗人(“汉园三诗人”之一)、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抗战期间在各地任教,曾是徐志摩的学生。为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做了很大贡献。《断章》是他不朽的代表作。

  对莎士比亚很有研究,西语教授,并且在现代诗坛上做出了重要贡献。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主要作品有诗集《三秋草》(1933)、《鱼目集》(1935)、《数行集》(收入《汉园集》1936)、《慰劳信集》(1940)、《十年诗草》(1942)、《雕虫纪历1930-1958》(1979)等。

  作品赏析

  夏济安在西南联大教书的时候,爱上他班里的一个女学生,可是一个人内心狂热痴想,很少化为切实的言行,偶有笨拙的表示,自以为深意存焉,对方却极可能浑然不觉,结果,自然是没有什么结果。《夏济安日记》在台湾是一本很有名的书,重版多次,我手头所据的是时报文化出版公司一九八0 年第八版的复印件。一代名家的这一段苦恋心迹,不能不令读者感慨良多。

  夏济安那时来往较多的年轻同事有卞之琳、钱学熙等,而卞之琳的恋爱苦恼之深犹甚于他,所以他有时候会把自己跟卞之琳比,以苦比苦,似乎苦还可以忍受,恋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独于己如此,这也勉强算是个安慰。一九四六年一月十二日记:钱学熙“批评卞之琳爱情失败后,想随随便便结个婚,认为这是放弃理想,贪求温暖,大大要不得。”夏济安在日记里替卞之琳——其实是为自己——辩解道:“可是像卞之琳这样有天分有教养的人,尚且会放弃理想,足见追求理想之难了。”

  卞之琳苦恋的对象是张充和。一九三三年,卞之琳虚岁二十三,夏天在北京大学英文系毕业,秋天认识了来北大中文系念书的张充和。因为张充和,卞之琳诗创作也发生了很有意味的变化。当初闻一多先生曾经当面夸他在年轻人中间不写情诗,他自己也说一向怕写私生活,“正如我面对重大的历史事件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激情,我在私生活中越是触及内心的痛痒处,越是不想写诗来抒发。事实上我当时逐渐扩大了的私人交游中,在这方面也没有感到过这种触动。”“但是后来,在一九三三年初秋,例外也来了。”——他在《〈雕虫纪历〉自序》中坦言——“在一般的儿女交往中有一个异乎寻常的初次结识,显然彼此有相通的‘一点’。由于我的矜持,由于对方的洒脱,看来一纵即逝的这一点,我以为值得珍惜而只能任其消失的一颗朝露罢了。不料事隔三年多,我们彼此有缘重逢,就发现这竟是彼此无心或有意共同栽培的一粒种子,突然萌发,甚至含苞了。我开始做起了好梦,开始私下深切感受这方面的悲欢。隐隐中我又在希望中预感到无望,预感到这还是不会开花结果。仿佛作为雪泥鸿爪,留个纪念,就写了《无题》等这种诗。”但事情并不到《无题》诗时期为止,“这番私生活以后还有几年的折腾长梦”。说得更郑重一些,这其实是一个人一生中刻骨铭心的经验和记忆。其中不乏一些感情的细节,如《无题三》所写——

  我在门荐上不忘记细心的踩踩,

  不带路上的尘土来糟蹋你房间

  以感谢你必用渗墨纸轻轻的掩一下

  叫字泪不玷污你写给我的信面。

  门荐有悲哀的印痕,渗墨纸也有,

  我明白海水洗得尽人间的烟火。

  白手绢至少可以包一些珊瑚吧,

  你却更爱它月台上绿旗后的挥舞。

  香港的张曼仪女士是卞之琳研究专家,她编选的《中国现代作家选集 卞之琳》一书附有《卞之琳年表简编》,极其简单的年表,许多事情只能略而不记,却特别在意地记下了与张充和相关的“细小”信息,如一九三三年的初识;如一九三六年十月,回老家江苏海门办完母亲丧事,“离乡往苏州探望张充和”;如一九三七年,“三月到五月间作《无题》诗五首”,又,“在杭州把本年所作诗十八首加上先两年各一首编成《装饰集》,题献给张充和,手抄一册,本拟交戴望舒的新诗社出版,未果,后收入《十年诗草》。”如一九四三年,“寒假前往重庆探访张充和”,其时距初识已经十年。年表虽然是张曼仪所编,这些事情却一定是卞之琳讲出来并且愿意郑重编入年表中的。

  根据《鱼化石后记》的解释,诗的第一行化用了保尔·艾吕亚(P . Eluard)的两行句子:“她有我的手掌的形状,/ 她有我的眸子的颜色。”并与司马迁的“女为悦己者容”的意思相通;第二行蕴含的情景,从盆水里看雨花石,水纹溶溶,花纹溶溶,令人想起保尔?瓦雷里的《浴》;第三行“镜子”的意象,仿佛与马拉美《冬天的颤抖》里的“你那面威尼斯镜子”互相投射,马拉美描述说,那是“深得像一泓冷冷的清泉,围着镀过金的岸;里头映着什么呢?啊,我相信,一定不止一个女人在这一片水里洗过她美的罪孽了;也许我还可以看见一个赤裸的幻象哩,如果多看一会儿。”而最后,鱼化成石的时候,鱼非原来的鱼,石也非原来的石了。这也是“生生之谓易”。也是“葡萄苹果死于果子,而活于酒。”可是诗人又问:“诗中的‘你’就代表石吗?就代表她的他吗?似不仅如此。还有什么呢?待我想想看,不想了。这样也够了。”

  鱼化石,英文名称[ichthyolite]

  鱼化石的形成要经过三个阶段。

  ①很久很久以前(大概几亿年前),江河湖海中生活着鱼。

  ②鱼死后沉入水底,被沉积的泥沙覆盖。由于水底空气被隔绝,又有泥砂覆盖,鱼的尸体不会腐烂。

  ③经过亿万年的变动,又长期与空气隔绝,还受到高温高压的作用,尸体上覆盖的泥砂越来越厚,压力也越来越大。又过了很多很多年,鱼尸体上面和下面的泥砂变成了坚硬的沉积岩,夹在这些沉积岩中的鱼的尸体,也变成了像石头一样的东西,且十分坚硬,这就是“鱼化石”。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出版的诗集有《大堰河》(1936)、《北方》(1939)、《向太阳》(1940)、《黎明的通知》(1943)、《归来的歌》(1980)、《雪莲》(1983)等。

  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1929年在林风眠校长的鼓励下到巴黎勤工俭学,在学习绘画的同时,接触欧洲现代派诗歌。比利时诗人凡尔哈仑给他的影响最大。1932年创作第一首诗《会合》,此诗以笔名“莪伽”发表于同年七月出版的《北斗》第2卷第3、4期合刊。

  1932年5月回到上海,加人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并组织春地画社。7月,被捕入狱,在狱中翻译凡尔哈仑的诗作并创作了名篇《大堰河——我的保姆》。接着创作了《芦笛》、《巴黎》等。

  1935年10月,经保释出狱。1937年抗战爆发后到武汉,写下《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1938年初到西北地区,创作了《北方》等著名诗篇。同年到桂林,任《广西日报》副刊编辑,又与戴望舒合办诗刊《顶点》,此间较重要作品有《诗论》。

比利时后卫科杰曼伤愈复出迎战老东家

  1940年到重庆任育才学校文学系主任,不久赴延安,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工作。此时代表作有《向太阳》等。1944年获模范工作者奖状,并加人中国共产党。

  1945年10月随华北文艺工作团到张家口,后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领导工作,写有《布谷鸟》等诗。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1958年到黑龙江农垦农场劳动,1959年转到新疆石河子垦区。1979年彻底乎反后,写下《归来的歌》、《光的赞歌》等大量诗歌。

  从诗歌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建国后出版的诗集有《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海岬上》、《春天》、《归来的歌》、《彩色的诗》、《域外集》、《雪莲》、《艾青诗选》等。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作品赏析

  凝视着一片化石

  在客厅厨柜里摆着一块十多厘米见方的褐色的石板,上面清晰地露出一条鱼的骨骼的纹印。

  艾青

  艾青

  有人问:“艾老,这是鱼化石吗?”

  “是的。”

  “您的《鱼化石》就是根据它写的吧?”

  “不,不是。你看,这是一条鱼的化石。我写那首诗,是根据当年在延安时林伯渠先生所存的一块很大的鱼化石写成的。但是,那上边不是一条鱼,而是六七条,不是僵死的,而是游动的,你不记得我在诗中这样写的吗:

  “动作多么活泼,/精力多么旺盛,/在浪花里跳跃,/在大海里浮沉;//不幸遇到火山爆发,/也可能是地震,/你失去了自由,/被埋进了灰尘;……”

  几十年前在延安看到林伯渠先生的鱼化石,几十年后这鱼化石却启动了诗人的灵感,使诗人写下了《鱼化石》一诗,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说明了创作上的一个真理:生活积累对于创作是多么重要!看到鱼化石的当时,诗人并没有写诗,而是到了1978年,诗人遇到了契机,遇到了心灵感应,《鱼化石》一诗才应运而生了。

  提供艺术品鉴赏、收购、交易、收藏等综合服务,我们秉承“投资创造价值,价值引领投资”的理念,与50万高端用户共同领略文玩艺术之美。

  小编电话+微信:18362230026 欢迎前来咨询!

开云体育-贝蒂斯客场大败,降级名额再次临近
你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